本文转自:咸宁日报
用“金钥匙”开启学生智慧之门
咸宁市实验小学龙静
用“金钥匙”开启学生智慧之门
咸宁市实验小学 龙静
在咸宁市实验小学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教育热土上,我作为一名教师,亲身见证了“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”这一办学理念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落地生根,并结出累累硕果。这把“金钥匙”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、探索未知、培养创新精神的象征。它让我明白,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、学会思考、学会成长。
咸宁市实验小学始终秉持“爱、思、雅、正”的校训,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一流的育人环境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。在这里,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,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。学校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和多样化的活动,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,从书法、国学等特色课程,到美育节、科技节、运动会等活动,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与特长。
作为一名数学教师,我深刻体会到“金钥匙”理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。在一次《认识图形》的教学中,我尝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,不是将知识“灌输”给学生,而是让他们自主探索。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张“寻宝卡”,让他们在教室里寻找不同形状的物品,并用贴纸标记、拍照记录。孩子们瞬间兴奋起来,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。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数学的美:黑板擦的侧面是梯形,科学课的电池竖着看是圆形,躺着看却像长方形……这些发现让我意识到,孩子们的思维远比我想象的要活跃。分享环节中,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展示他们的“战利品”,每一个发现都让我眼前一亮。小杰说:“没有绝对的‘标准图形’,就像我的橡皮摔碎了,也能变成新的形状。”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。我意识到,“不完美”才是思维的起点。当孩子们争论地砖缝隙的“近似长方形”时,我没有急着给予纠正,而是反问:“你觉得它哪里不像?怎么改造能变成标准长方形?”他们居然用数学书做尺子,现场测量长宽特征。这一刻,我明白,“错误”也能成为探究的契机。
这堂课让我彻底颠覆了对教师角色的认知。我不再是知识的“搬运工”,而是“思维的导游”。我开始抛出更多开放性的问题,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。比如,我会问:“为什么牛奶盒大多是长方体?”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,让他们主动去寻找答案。学校一直倡导“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”的理念,这也让我明白,教育的真谛在于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,让他们在课堂上自由生长。
咸宁市实验小学的“金钥匙”理念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,更贯穿于学校的日常管理与文化建设。学校通过“每周改掉一个陋习”“校园形象大使评选”等活动,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品德修养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,却在学生心中种下了文明、礼貌、诚信的种子,为他们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